02 被消耗的觀眾緣
沈騰之前并不是那么熱衷綜藝的人,甚至有些沉默、內向。
在《夏洛特煩惱》成為票房黑馬之后,沈騰、馬麗接受了很多采訪,但基本上都是馬麗在說話。
他們一起上節目時,郭德綱說:“我發現他還是不愛說話,每次一聊天都是馬麗在說。”馬麗馬上讓沈騰多說說話,沈騰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一會再說,一會再說。”
直到《王牌對王牌》,我們才發現另一個沈騰——“沒有沈騰接不了的梗”、“長在我笑點上的男人”。
最開始,綜藝確實幫助了沈騰的事業。
在沈騰電影作品不那么密集時,綜藝及時提供了曝光度,也提升了國民度。
2020到2021這兩年里,沈騰沒有一部主演作品上映。
《你好,李煥英》的領銜主演是賈玲、張小斐,沈騰和陳赫一起署名主演;《我和我的家鄉》及《我和我的父輩》是拼盤電影,《溫暖的抱抱》《四海》均為配角。
作品輸出減少,綜藝撐起了場面。每年一季《王牌》,播出的時間跨度長達兩個半月,電視臺、熱搜、短視頻,各種渠道持續曝光。
短視頻平臺上,《王牌》節目的卡段最高點贊接近250萬。很多以“沈騰綜藝名場面”為標題的長視頻,大部分素材也都來自《王牌》。
沈騰也很幸運。他本身就是喜劇演員,綜藝上的人設不僅沒有掩蓋他的角色光芒,反而讓他獲得了強大的觀眾緣。
很多觀眾看到沈騰就會覺得搞笑,一張照片、一個表情,都能產生無限喜感。
綜藝之于沈騰,早期是互惠互利,現在可能已經變成了雙刃劍。這些綜藝的問題在于,它們并非錦上添花,反而需要靠沈騰的輸出雪中送炭。
同樣是曾常駐上星節目,黃渤在《極限挑戰》開始走下坡路時,及時抽身離開,把精力放到電影作品上,而沈騰卻續了一季又一季。
在綜藝里賣力抖包袱,是否真正影響到了沈騰的業務能力,暫未有定論,但在他定期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時,主演的電影確實降低了。他的上一部主演作品,來自2019年年初。
提到沈騰的角色,還是7年前的《夏洛特煩惱》,5年前的《羞羞的鐵拳》。
去年的綜藝《青春環游記》,還在致敬《羞羞的鐵拳》——楊洋穿上沈騰同款服裝,擺出“你過來啊”同款手勢。
同時,沈騰出現在爛片里的頻次卻提高了。
從《溫暖的抱抱》《日不落酒店》到《四海》,每一次“含騰量過低”的怒吼背后,都有一個因為沈騰買票而被傷害的觀眾。
觀眾自然是喜愛、信任沈騰的,“含騰量”這個詞就是最好的證明——節目是難看的,沈騰是好笑的;電影是難看的,沈騰是戲份不多的。
只不過,沒有高質量作品輸出、常駐綜藝口碑又走低,這份信任的紐帶也正在變得薄弱。
《四海》上映之時,沈騰發了一條動態:“個人很喜歡四海,在線心疼一下韓寒導演。”
顯然,這次觀眾不打算買賬了。
那條動態下面的高贊評論,大部分都在反駁沈騰,“哥你知道自己在說啥嗎”、“這不能順著你啊哥。”
這大概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。觀眾緣再好的明星,在參演、支持爛作品時,也沒辦法得到熱烈反饋。
沈騰是一位強大的喜劇演員,而這份“我一見你就笑”的觀眾緣,不該被置換成一次次的“含騰量不足”,也不該被浪費在后勁不足的綜藝里。(山今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