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
一人分飾多角的艱辛
86版《西游記》一拍就是六年,但就是因為劇組四處奔波,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。拍攝時間長不僅僅是用心良苦、精益求精,也是因為條件艱苦、資源有限,但卻被人說成是公費旅游,甚至遭到舉報。
而當央視的調查組去到拍攝現場才知道他們是真的苦。
也算是因禍得福,有位名為李鴻昌的制片主任被感動,為劇組籌款三百萬,還義務出演了蜈蚣精(七個蜘蛛精的義兄)、漁翁、黑狐精、接引佛祖、客商、驛丞等七個角色。
如果說這蜈蚣精我們不太熟悉,那還有個相對眼熟的,他就是韓善續。他飾演的是打死唐僧父親陳光蕊的船夫劉洪,還有給孫悟空送果子的老丈,此外黑熊怪、金角大王、虎力大仙的配音都是出自他。
確實,那時《西游記》的拍攝經費太缺,請不起群眾演員和太多配角,所以劇中很多都是一人分飾多角。
最令人熟知的就是我們踏實質樸的沙和尚閆懷禮,一人就扮演了卷簾大將、賣大力丸者(背影)、南贍部洲路人、牛魔王、御馬監監丞、多聞天王、天庭劊子手、西海龍王、觀音院僧人、狗精、平頂山太上老君、三清觀山寨太上老君、乾方集后販豬羊商人、千里眼十四個角色。
飾演迦葉的李建成飾演的角色也很多,有勾死人、增長天王、持國天王、灌江口鬼判、長安茶房、精細鬼、烏雞國太監、號山山神、三清觀正版靈寶道君像、奔波兒灞、朱紫國校尉、黃花觀道士、九靈元圣、火焰山豬八戒替身十數種。
還有飾演北海龍王的項漢同樣扮演了很多角色,有順風耳、多聞天王、赤尻馬猴、強盜、灌江口鬼判、阿儺、熊羆怪、高才、五莊觀土地、號山土地、蜘蛛精裸替、黃獅精。
這些角色有好有壞,但真的是演得出神入化,所以如果不公布演員名單,怕是誰也看不出來演員們都是如此“多才多藝”,這些老藝術家們的功底可見一斑了。
04
用生命守護的藝術
演員團隊的質量絕對是毋庸置疑的,就連劇中漂亮、溫順、通人性的白龍馬,也是北京軍區內蒙古錫林浩騎兵團的“現役軍人“。
而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《西游記》拍攝的專業和用心。即使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,再看這部劇,無論是音效、剪輯都沒有落后于這個時代。而另一方面展示出的也是當時無數的困難和艱苦。
為了突出《西游記》的“游“,拍攝團隊沒有扣綠幕,而是真實地走遍了全國的60多個景點。當時的采景小隊除了導演楊潔,還有一名攝影師、一個美工師、一個照明師、一個劇務。
他們用了兩個多月時間,行走幾千公里。當時很多景點比如張家界、九華山等都沒有開發,山路崎嶇,風餐露宿,甚至還多次遭遇過生命危險。
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國產劇拍攝資源極度缺乏的一段時間,誰能想到在拍攝《西游記》時只有一臺攝影機呢。但為什么后來我們能看到那么多角度呢?
這是因為一臺攝影機從多個角度重復拍攝同樣的內容,這也意味著同樣的內容,演員也要重復很多遍……
而這其中的特效幾乎全靠人工手動,也就小白龍出場的特效是專門請人制作的,算是當時最牛的特效了。
劇中很多飛行打斗的場面,都是需要吊威亞的,但在劇組一開始拍攝時候并沒有威亞的,后來才引進。但也因為當時的經費問題,吊威亞也只用了一根鋼絲,拍攝中鋼絲更是斷過許多次。
每次吊威亞結束,演員都互相調侃:“嘿,咱這回又沒摔死。”
還有那個令多少人為之神往的花果山,其實是由很多地方“拼湊”出來的。孫悟空出世那場戲中,海是北戴河,瀑布是貴州的黃果樹瀑布,山是江西廬山,遠景是湖南張家界,水簾洞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……
敢問如今還有多少劇能為了一個背景而用心到如此程度呢!
也許是艱苦的條件激發了大家的斗志,一定要拍出一部高水平的作品,導演楊潔更是注重每一個細節,演員們更是對自己的作品盡責到了極點。
在諸多艱難險阻中,小時候總以為女兒國的那一劫,國王的誘惑可有可無,重點應該是想與唐僧成親的琵琶精。殊不知,女兒國國王和唐僧密會的這場戲是導演特意加的。
唐僧看的那一眼、心頭的那一顫、額頭上的幾粒汗珠……這才是這81難中最難的。
唐僧不敢看,怕的不是眼前丑陋的妖怪,而是心底的那一聲“御弟哥哥”。有人也說:“這一劫好簡單,什么妖怪都沒有,就這么過去了。 長大后才知道,這一劫過得撕心裂肺。”
還有那雙震人心魂的“火眼金睛”,并不是六小齡童天生的。為了讓眼睛囧囧有神,有著600度近視、200度散光的六小齡童清晨盯著太陽看日出,旁人打乒乓球的時候盯著球看,晚上點一根香盯著煙頭看……
這才有了大鬧天宮時微風霸氣的眼神、五指山下渴望自由的眼神、被師父錯怪后委屈的眼神、面對妖怪嫉惡如仇的眼神……
小時候只要看到大圣的眼睛就很安心,仿佛他的勇敢霸氣的眼神能清除世間一切的黑暗。
在孫悟空和豬八戒被紅孩兒火燒的戲份中,由于火勢比較猛,六小齡童的眉毛瞬間燒著了,他在樹林里來回的掙扎翻滾不僅僅是表演,也真的是痛苦。
等到楊潔喊停的時候,六小齡童已經休克了……我想,這就是藝術家們用生命捍衛的藝術吧!
然而,即便是這樣的付出,演員們的片酬并不高。80年代,片酬過百萬的大有人在,但在《西游記》中,就算是六小齡童和馬德華這樣的主演,一集也只能拿到八十多元錢。
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是一顆顆對藝術的敬畏之心、純粹之心才造就了如此的經典。
30多年,《西游記》也被翻拍了很多次,比如TVB翻拍的《齊天大圣》,豬八戒幾世投胎中有一世是梁山伯,唐僧還與女兒國的大將來了一段戀情。
TVB翻拍過于大膽,遭到了痛批。
但最近幾年的西游作品,嫦娥是玉帝的小三、太上老君跟鐵扇公主是情人關系、豬八戒愛上了嫦娥的玉兔,除了惡搞,沒什么價值。
好歹TVB的作品劇情還是比較講究的,主基調也很健康,近幾年的作品連TVB的都趕不上,更別說超越86版《西游記》了。
經典是難以復制的,制作團隊的付出與成就經典的概率是成正比的。
《西游記》中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,恍惚記得沒有七、八十集也有五、六十集了,然而其實只有短短25集。
但時經六年的拍攝歷程,背后的艱難和辛酸,卻是多少個“八十一難”都無法比擬的,致敬經典!
注:彈幕部分來自《談心社:這部國產收視冠軍,彈幕讓我笑到懷疑人生》
關鍵詞: 那些重播次數最多的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