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許多瘦身人士緊盯營養成分表里的“碳水”和“脂肪”,嚴控每天攝入與消耗的“大卡”,這種精確的自律固然有一定道理和效果,卻并未從更深層次拿捏肥胖問題。
美國醫學教授兼科普作家理查德·約翰遜長期致力于研究肥胖根源。在他看來,解讀肥胖繞不開果糖代謝問題,“鹽分”和“水分”理應被瘦身人士高度重視。他科普了“果糖增肥”理論,并提出簡單易行的減肥新策略。
水果和蜂蜜中含大量果糖。它和葡萄糖一樣都是單糖,但又不能像葡萄糖一樣被人體直接利用,而是先進入肝臟代謝,再轉化為葡萄糖、糖原或脂肪——這一獨特的吸收利用路徑能夠無限制“鼓勵”生物體長膘。
但果糖的代謝不受瘦素的直接管轄。換言之,攝入果糖后,食欲不會減少,耗能不會加快,機體依舊充滿覓食動力。另一方面,果糖向脂肪轉化的效率非常高,甚至還可能誘發胰島素抵抗,導致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降低,進一步加劇長膘傾向。
當血糖水平較高時(例如吃下很多土豆或面包后),果糖的產量也會增加。現代人多食鹽,而高鹽攝入可導致機體脫水,而脫水又會顯著促進“葡萄糖—果糖”的轉化過程,進而導致脂肪堆積。這就是為什么椒鹽薯條尤其容易使人發胖。
研究顯示,大多數超重或肥胖者都沒有補充夠水分,比瘦子更容易脫水,也攝入更多鹽分。此外,他們往往有著很高水平的加壓素——一種幫助腎臟保持水分以調節尿量的激素(缺水的人特別需要它)。科學家發現,這種加壓素除了保持水分,還會參與果糖代謝,間接刺激脂肪生成。
鑒于上述種種,我們能不能說“多喝水有助于減肥”呢?醫學界的同行對此類說法往往嗤之以鼻。然而,科學家發現,給實驗小鼠補充更多水分,的確能控制其體重增加,延阻前驅糖尿病發展——即便它們的飲食富含糖類和脂肪,效果依舊。另有證據表明,大多數人的飲水量都還太少,增加水分攝入可能有助于肥胖人士減重。
因此,我們需要喝更多水,吃更少鹽。這種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飲食習慣為我們預防和治療肥胖提供了實惠、簡單又健康的策略。然而,每天喝水喝8杯就夠了,喝太多可能出事。曾有過大量飲水導致人體“水中毒”的案例。而對于那些有心臟、腎臟或肝臟疾病的患者,超長距離跑者,以及剛接受手術不久后的人士來說,增加飲水量時尤其要謹慎,最好事先向醫生咨詢。(來源:“世界科學”微信公眾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