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愛奇藝出品、度小滿獨家冠名的青年導演創制真人秀《開拍吧》收官之作“開拍之夜”于2月3日晚6點提檔播出。《開拍吧》自播出以來,通過再現電影工業化全流程展示電影是如何煉成的, 依托青年導演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度體察,節目推出了一批優質的短片作品,收獲了超高口碑。
收官之際,“綠燈會”成員陳凱歌、劉震云、舒淇、陳思誠將攜手青年導演郝杰、彭宥綸、王珞丹、易小星、沙漠、胡國瀚集體亮相“開拍之夜”,脫口秀演員徐志勝、楊蒙恩以及漫才組合“肉食動物”助陣開啟榮譽推選環節。經過128天地激烈角逐,究竟哪位青年導演能夠獲得拍攝由愛奇藝平臺投資拍攝長片的機會?“開拍之夜”即將揭曉。
還原真實電影行業,為青年導演保駕護航
《開拍吧》致力于還原真實的電影制作生態,為青年導演提供真實的試煉場。節目匯聚了國內頂級電影人組成“綠燈會”,以導演原創短片劇本為起點,經過敲定演員、爭取投資、限時創作等電影制作流程,最終青年導演將作品推向線下,接受觀眾觀影口碑和票房雙重檢驗,清晰呈現一部電影是如何煉成的,點燃社會對于電影行業的熱情。
短片拍攝更融匯惠英紅、黎耀祥等戲骨與魏大勛、周雨彤等人氣演員傾情參演,合力將一個又一個打動人心、發人深省的好故事搬上銀幕,收獲社會廣泛關注。沙漠導演的《剎車》引發社會對陽光抑郁癥的討論,魏大勛憑借王珞丹短片中暴力反差角色登上熱搜一位,郝杰短片引發文藝片市場深度探討,而陳凱歌對郝杰的支持成為一段佳話,節目金句頻出引領“陳凱歌大師課”學習風潮。
秉承著扶持新銳青年導演、助力中國電影“后浪”的理念,《開拍吧》參賽青年導演涵蓋了各類青年導演類型。學院派科班出身的沙漠、胡國瀚,首次涉足導演領域的演員王珞丹,以文藝類型見長的導演郝杰,商業類型片代表易小星,視覺系先鋒導演彭宥綸,每一位都極具代表性。
節目用觀眾喜聞樂見的綜藝形式將潛力導演推到聚光燈下,將導演個人形象與作品進行深度綁定,一改過往只知《我要我們在一起》不知導演沙漠的窘境,幫助兩屆FIRST青年電影展獲獎導演郝杰突破既有圈層,讓更多觀眾看到了青年導演們的真實風貌。
短片聚焦社會現實,高度尊重催生優質作品
《開拍吧》對導演特質的高度包容催生了原創短片的多元性。三輪競賽共拍攝18部短片,類型題材多樣,涵蓋了懸疑、科幻、喜劇等熱門商業片類型,展現了中國電影的無限可能。青年導演憑借著獨特的視角、敏銳的洞察力、高超的表現力和鏡頭語言敘事能力,切中諸多問題的表象下的人性本質,以真實的情感打動人,以藝術的手法喚起社會對于現實問題的關注。
郝杰導演首輪作品《馮海的夢》以鮮明的個人風格震撼觀眾,以夢境現實的曖昧邊界展現人性中的不自知。新人導演王珞丹作品《尋人啟事》聚焦女性問題與親密關系中的暴力。易小星作品《制造偶像》以黑色喜劇形式描摹畸形造型產業鏈,與彭宥綸導演反映飯圈畸形生態的短片《共生》形成互文。在關注社會問題之余,青年導演作品大量家庭場景的出現,以普世性為切入點,展現了一些不尋常狀況下的人間溫情。沙漠導演短片《不說話的愛》聚焦聽障人士,易小星導演作品《無時無刻》關注阿爾茲海默癥,在大銀幕上再現個體生存狀況,用有溫度的敘事引發共情,喚起社會關注,傳遞出的情感更具直戳人心的力度。沙漠導演第三輪作品以《開拍吧》為標題,用短片作一首給節目組的情詩,片尾長鏡頭帶給人以美的享受。
開播以來,節目靠作品贏口碑,踐行愛奇藝扶持青年導演的社會責任,堅持以扶持青年導演創作為初衷,通過還原電影制作全流程、展示青年導演的行業精神,詮釋電影煉成之路。從社會文化層面幫助大眾窺探行業奧秘,帶動大眾關注電影、了解電影、愛上電影,以期集全社會之合力,幫助行業走出寒冬,攜手逐夢中國電影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