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星隕落,精神永存!5月24日晚,電影頻道將先后于18:15、20:15為您播出《我是醫生》和《袁隆平》兩部影片,謹以電影的方式向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、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以崇高的敬意與深切的緬懷。
愿光影永遠銘記他們不計名利鞠躬盡瘁,生命不息創新不止,將畢生心血奉獻造福國人的崇高精神!
《袁隆平》
科技改變人類命運 精神鑄就大國信仰
“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。”
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理想,電影《袁隆平》講述的正是他從30歲至60歲階段的故事,以他對雜交水稻始祖“三系配套”的研究為主線,展開理想藍圖的實現過程。
影片曾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“優秀故事片獎”,扮演中青年袁隆平的演員果靜林也憑借樸實而精彩的表演,獲得華表獎“優秀男演員獎”。
在影片結尾,袁老親自出鏡用英文演繹了一段話:
“許多年以前,我做過一個夢,夢見我們實驗田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,穗子比掃把還長,子粒像花生那么大,我非常高興,就和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。”
提高糧食產量,讓所有人遠離饑餓,不僅是袁老的夢想,更是全人類的夢想。
袁老走過一地荒蕪,在國人心里種下了一片可以安心乘涼的“稻田”。在袁老去世當天,無數網友在線發誓,一定會好好吃飯,絕不浪費一粒糧食。
禾下乘涼,我們接棒!
《我是醫生》
六十年如一日 醫術攻堅永不棄
“即使有天倒在手術室里,也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
這是很多醫者的心聲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“中國肝膽外科之父”吳孟超將它踐行一生。
電影《我是醫生》便是講述了這位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,影片中的他,年逾九旬依然奮戰在手術一線造福民生。
影片巧妙地將吳孟超的人生與家庭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,并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病例,來呈現吳孟超徹底攻克肝癌的理想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。
如電影所講述的,吳院士在退休前仍然保持著每星期起碼三臺手術的工作強度。最多時,甚至一天要做三臺手術。工作六十多年,他做過的手術達一萬六千余例。
因為長期拿著手術刀的關系,他的右手關節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形。
訪談節目畫面
是什么支撐著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,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生命的河?影片也給出了答案。
5月24日晚,就讓我們在電影里感受兩位國士的責任與擔當,感恩他們一生的奮斗和堅守。
我們何其有幸與他們同處于一個時代,愿這世間永遠如他們所愿,醫食無憂!